协会动态 |
 |
|
园区动态 |
 |
|
政策分析 |
 |
|
|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2018年上半年重庆市网络零售发展报告发布 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334.41亿 |
2018年上半年重庆市网络零售发展报告发布 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334.41亿 |
发布时间:2018-7-31 访问数:6015 |
今日(7月31日),重庆智汇电子商务规划研究院举行了2018年上半年重庆网络零售发展报告发布会,在会上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重庆市网络零售发展报告》。该报告显示,全市上半年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334.41亿元,同比增长25.62%,其中食品保健、本地生活、服装服饰这三类为上半年热销类目。
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重庆市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平稳增长,实现网络零售额334.41亿元,同比增长25.62%。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281.53亿元,占比84.19%,同比增长27.86%,服务型网络零售额52.88亿元,占比15.81%,同比增长42.3%。
从季度来看,全市一季度网络零售额为151.67亿元,二季度为182.74亿元,增长率20.48%。全市网络零售购物受春节、618网购节等因素影响,1月存在大量提前消费,2月网络消费受春节期间物流快递停运等影响,6月消费网购节“6.18”刺激拉动消费,网络零售规模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6月全市网络零售总额为69.44亿元,而6.1-6.18期间实现网络零售额43.55亿元。
从我市整体电子商务规模来看,增速减缓,各个区县电商发展有较大差距,电商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仍较突出。根据各区县电子商务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的区县交易指数来看,重庆各区县排名前五位依次为江北区、沙坪坝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另外,位于渝东南秀山县、石柱县等,在地理位置、经济产业等方面处于一定的劣势,但从人口数量、电子商务发展氛围、主体经营销售情况等综合加权评价排名整体靠前,发展势头相对较强。
从网络零售额占比来看,以江北区、渝中区等电商企业集聚优势明显的区域占主导地位。上半年,网络零售额占比较为突出的区县分别为江北区、九龙坡区、渝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等,合计占比超过80%,属于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力军,主要因为企业集聚的载体平台和区位优势、政策扶持和发展环境、支撑和服务体系相对成熟、电商服务团队和人才集聚等产业优势。
从增长速度来看,渝东北区和渝东南区占比较低,但随着产业条件不断成熟和发展环境的优化,政策环境的扶持力度加大,增速高于主城区和渝西区的平均水平,其中万州区、秀山县等区县电商发展整体水平突出,在全市区县中排名进入前15位。
从全市店铺的商品网络零售额来分析,2018年上半年重庆店铺热销类目主要是食品保健类80.41亿元、本地生活类75.37亿元、服装服饰类48.34亿元 。
对于热销的食品保健类,网销产品以火锅底料、陈麻花、豆干、牛肉干等地方特产为主,淘宝上销售“重庆特产”的重庆本土的天猫店铺有79家、淘宝店有790家。以天猫店铺销售数据为例,销售“火锅底料”的客单价平均为39.24元,月平均销量2941件,平均店铺收藏量超10000人次,产品标题热词主要有“火锅”、“底料”、“牛油”、“重庆”、“麻辣”、“特产”、“老火锅”等,涉及有“桥头”、“德庄”、“秋霞”、“肖佬五”、“秦妈”等重庆本土火锅品牌。
而食品保健和手机数码、汽车用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品类发展失衡,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差距较大。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发展基础、地理位置、市场主体、人才和资金等因素不一,需要进一步从政策、产业规划、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全市产业规划,采取区域化电商扶持落地性政策,引进电商高端人才及展开本地化人才培育等。
据了解,截止6月底,重庆智汇电子商务规划研究院共监测了全市网络店铺113.52万家,同5月份环比增长7.39%。
其中,实物型网络店铺13.51万家,占比11.91%,环比增长1.63%。主要分布在慧聪店铺、淘宝C店、淘宝企业店铺、淘宝全球购店铺、天猫、淘宝阿里旅行、京东、苏宁。服务型网络店铺超100万家,占比88.09%,环比增长8.21%。主要分布在大众点评、百度糯米、美团、拉手网。
监测的全市网络店铺按照交易类型分布情况为B2B类112587家,B2C类4055家, C2C类18507家,O2O类1000029家。其中重庆天猫店铺537家、京东店铺922家、苏宁店铺100家,仅占全市网店的0.14%,初具规模的网商企业屈指可数。
以食品保健类目为例,“火锅底料”、“涪陵榨菜”、“陈麻花”、“牛浪汉”等具有重庆本地特色的产品销售店铺,与“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热门网销店铺相比差距较大;以服装服饰类目为例,“大码百分百”与“韩都衣舍”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等,一方面需要加大对现有电商主体的培育力度,另一方面需要优化电子商务氛围和发展环境,不断催生新生电商企业和平台涌现,成为重庆电商“领头羊”,引领重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从整体来看,2018年上半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继续扩大,保持平稳增长,在农村电商、跨境、服务业电商方面效果明显,电子商务在带动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电商扶贫、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传统行业转型初见成效,线上线下零售实现双增长。以美团、糯米、大众点评等为例,截止6月底监测数据显示,开展网络营销服务的店铺约100万余家,实现网络零售额52.88亿元,第一、二季度零售额相比增长约198%,线上线下融合这一营销模式已成为发展趋势。
而从农产品品牌数据来看,目前全市有效期内“三标一品”产品2740个,全市区域农村产品公共品牌22个。其中2017年新增名牌农产品17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6个,全国区域公用品牌4个,但对于属于山地农业的重庆38个区县来言,农产品品牌相对偏少。需进一步加大网络品牌的培育,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品牌培育并搭建平台推广重庆网销品牌。
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网销品牌的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品质较好,具有超高网购者的口碑,更容易打造成“爆款”。如重庆“奉节脐橙”地标品牌,在2017年第三届中国果业品牌盛会上,以26.2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橙类第一名,巫山脆李、恒都牛肉、桥头火锅底料、老四川牛肉干等企业品牌农产品收到网民追捧,占据重庆网销爆款排行榜。
重庆智汇电子商务规划研究院院长姚章发布《2018年上半年重庆市网络零售发展报告》
|
上一篇:【政策速递】重庆最新项目申报开始了!这13个项目可申报! 下一篇:电商假冒侵权,重庆网商协会就能调解仲裁了! |
|
|